“每一帧都好美!”……借助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年锦》,汉代的山峦、云气等自然纹样,唐朝的翔凤纹、瑞狮纹等鸟兽纹样,宋代的牡丹、月桂等花卉纹样,以及明朝的葫芦、灯笼等寓意吉祥的纹样“火”出了圈。
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无处不在,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和民族的图腾”,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姿。沪上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中国纹样(中文典藏版)》等,从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纹样“宝库”中撷取精华,让人们领略中国传统纹样惊艳世界的美,并从中感受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意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925年,还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一套从中国寄来的图书,书封上写着“营造法式”几个字。这便是梁父梁启超刚刚自朱启钤处获赠的仿宋刊本《营造法式》。梁启超在扉页寄语的最后写道:“思成、徽音,俾永宝之。”
作为中国最早、也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囊括了北宋皇家建筑的设计、施工、用工、用料等各个方面知识,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自宋代刊出以来,这本书不断被翻刻传抄,留存下来的版本上的彩画或图样已偏离原样,或着色颇多错误之处。由于彩画难以保存且常被重绘,时至今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壁画和古建筑残存的彩画纹样窥得一丝端倪,如敦煌莫高窟、山西的永乐宫等等。
究竟宋代的建筑彩画颜色与纹样为何样?这成为自梁思成起,几代学者为之探索深思的问题。上世纪三十年代学成归国后,梁思成加入了中国古代建筑营造研究,关于《营造法式》,他有数幅手绘的复原草图保存至今。之后,以郭黛姮、吴梅、李路珂为代表的多位学者又对《营造法式》彩画展开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2010年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陈彤,也走上了唐宋彩画复原的研究道路。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书中的200多幅纹样便是他12年来孜孜以求的结晶。当他把这些复原彩图发布到网上之后,引来许多人感叹:“何曾想到古代建筑的颜色是如此绚烂!”
在纹样复原之外,作者也做了详细的解读,文图对应,相得益彰。对古建爱好者,可以了解彩画的发展简史,从西周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对汉服爱好者,可据此还原唐制汉服,书中复原了中国经典仕女画《捣练图》中12位仕女的16幅服饰细节,气韵灵动;对设计爱好者,这是一个纹样素材宝库。
一花一叶变成卷草缠枝,“缠绕”在梁上藻头或案几青花;脱胎于“曲水流觞”的落花流水纹,铺陈于古人的织锦,一派清新典雅;蝙蝠因“蝠”谐音“福”生出吉祥意蕴,缀满青花瓶;饕餮、兽面被铭刻于青铜器上,尽显狞厉之美。纹样,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艺术审美和工艺精华,寄托着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深深打动了西方民众。尊龙凯时公司官网
早在1867年,《中国纹样》在伦敦出版,引起欧洲艺术界的震荡。该书作者是现代设计和色彩理论的先驱欧文·琼斯,他在书中绘制了100幅尤具代表性的中国纹样,大多出自明清陶瓷和珐琅器,如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釉上彩瓷器及景泰蓝等。欧文·琼斯在自序中写道:“这些作品前所未见,其夺人目者,不仅在工艺的精能,亦在色彩的和谐与装饰的通体之完美。”言辞间充满对于中国艺术及设计的高度赞赏。事实上,不少欧洲设计者试图从中探寻灵感“反哺”本土,掀起新设计浪潮。比如,在葡萄牙等地,陶艺师以白色锡釉为底,绘蓝色珐琅,仿制中国青花瓷的纹样,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花鸟毛翎。意大利运用的纹样中杂糅典型东方元素,包括荷花、石榴、牡丹花、带有曲折枝条的小花,甚至还有凤凰和龙等。
150多年后,《中国纹样》被引入中国,翻译成中文再版。这些中国图样,仍如最初落笔时缤纷可爱、富丽和谐。当然,在新时代,纹样也需要我们一起去守护、传承,给予其新的生命力。
Copyright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