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颠覆式产品,往往是“旧模式瓦解、新模式长成”的产物,酷家乐就是瞄准新模式的一款产品。
酷家乐所在的家装业,是历史悠久的行业之一,这些年伴随商业化住宅的发展而逐步壮大,产业相当蓬勃,但其中的改造变革却也相当艰难。拿大家居行业的数字化来说,就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整个产业链复杂,本身改造难度大,数字化基础薄弱。
更何况,这个产业每隔两三年就有新概念出现,如2014年的互联网家装,2017年的全屋定制,以及之后的全屋整装、装配式、整家定制等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也正是对旧模式的瓦解尝试。
在家居行业的圈子里,熟悉酷家乐的人都知道,它作为群核科技公司的拳头产品,初出茅庐时是一个“提高家装设计出图效率”的渲染工具;但如今已经长成一套面向家居家装、商业空间、地产建筑等全空间领域的3D云设计平台。
而酷家乐背后的整体品牌群核科技,历经十余年迅猛增长,在一级市场广受资本青睐,成为垂直领域估值最高(超2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现如今,群核科技在全球雇佣2000多名员工,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总注册用户超5100万,合作品牌企业近4万家。
人们自然想知道,一系列亮眼数字的背后,这家公司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又做对了哪些事情。
“误打误撞。”群核科技(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如此概述当初踏入家居行业的契机。
创业之初,黄晓煌的原型思考是“用GPU做云端的图形图像快速渲染”,他花了几个月做出一个酷家乐的原始Demo,然后火速去找客户。这是PMF(产品市场验证)的最短路径,与其自己选赛道,不如让市场来验证。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最原始的想法,和最终的赛道,往往不在一个一次函数的直线上,所以黄晓煌说自己是误打误撞并非谦虚。
“当初,我们拿着这个具有快速渲染能力的demo,到处找客户,找了像电影行业、建筑行业、装修行业都找了一遍,然后就发现,装修行业的客户在什么产品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愿意先付你费用,让我们去开发,完善你的产品。”
当然,其实电影业对快速渲染也是有强需求的,但这个产业的回款周期太长,动辄拍摄几年才能上映,于是黄晓煌最终选择了家居行业,公司也就慢慢地沉淀到这个相关业务场景中。
究其缘由,之所以要选择所谓“最短路径”去验证商业模式,是时代使然。黄晓煌的开局时间,大环境并不友好。他在2011年筹备创业时,国内正值“百团大战”,资本一片泡沫,年底他回国却已是资本寒冬,整个融资过程处处碰壁。但创业开弓没有回头箭,考虑到活下去是要紧事,所以黄晓煌和另外两位创始人自掏腰包,凑齐了启动金,开始了撒网式接项目的创业。所以最短路径,也是别无选择的产物。
一开始,公司是靠接项目维持生计,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黄晓煌等人转变策略,用70%精力接项目,30%时间坚持做产品。也正是这个过程,让黄晓煌意识到,打磨技术产品,跟打磨艺术品一样,需要很长的周期去开发。
“家居行业的痛点是很多的。”黄晓煌告诉科技行者,传统家装设计“两不靠”:首先对于消费者而言,流程是先付定金,而且费用不低,设计师再出效果图,否则设计师只会和你口头聊聊,且时间动辄一周,无法所见即所得,一切纯靠信任;其次对于设计师而言,每天需要接待不同的业主客户,所以需要快速学习、快速设计、快速服务消费者,这无疑就要求极高的效率。
最终,黄晓煌等人开发了一个室内的3D渲染引擎,将原来以“天”为单位的出图周期缩短到“10秒”——这正是「酷家乐」的雏形,它是一款云原生设计软件,可让用户快速生成效果图,并通过3D模式输出可视化,从而呈现完整的室内设计装修效果。它同时被赋予了一个务实的使命: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
尽管现在NVIDIA GPU已经是算力领域的显学,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GPU还没有流行,“酷家乐的极速渲染能力一出来,在市场上算是一炮而红。”黄晓煌说道:
“本质上,酷家乐的模式改变了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方式。酷家乐出现之前,极少设计师愿意在消费者付费之前提供设计服务;酷家乐出现之后,设计师可以和消费者边沟通边设计。原先这个行业投诉盛行,而现在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得益于旗舰产品的开天辟地之功,群核科技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几年,而梳理可见,这也是一家创业公司趁势而上的成长过程:
2013-2017年,因为独特的产品优势,酷家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设计环节极大地被数字化提效;2017-2019年,酷家乐的触角开始从设计延伸到后端的生产、施工等更多环节,让前端的设计数据流向制造环节,打破各个软件间的数据孤岛;2019年,提出“从家居到全空间、从设计到全链路、从工具到全生态、从中国到全世界”四大战略方向,开始走向横向扩张。
其中说到业务的全球化,黄晓煌也特别强调,公司的创始团队高管都是海归回来,所以大家对出海本身是非常认同:“我们公司第一天的定位就是一家全球化公司,所以产品一开始也是全球化布局”。
▲从左至右:群核科技(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CTO 朱皓、群核科技(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群核科技(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航
时间走到2022年,AIGC(生成式AI)爆发,这一年甚至被定义为“AIGC元年”。《Science》杂志发布2022年度科学十大突破,AIGC正是其中之一。AIGC代表的是内容生产力的解放,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创造出更多元化的内容。
对于家居行业而言,对于耕耘其中的酷家乐来说,如果曾经算力的提升和渲染引擎的升级,是让基于云端的家居设计软件被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及设计师接受;那么在现在,AI的助力尤其是AIGC对设计颠覆,则让家居设计行业迈向下一个创新阶段。
“这一波AIGC跟之前的AI是有所区别的。”黄晓煌指出,“原先大家认为AI可以取代人的机械化劳动,不能取代人的创造力,但AIGC证明了,AI是可以用来做内容创造的。”
但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当人类做创造性工作,原先自己在做时,需要怎样的工作环境;让电脑来做时,又需要怎样的工作环境跟电脑配合来产生内容创作。其二,AI取代了人的机械化劳动,又可以做创造性劳动,人类还剩下哪些空间可以去发挥?这都值得深思。
黄晓煌告诉科技行者,群核科技在实践中发现,目前AIGC的最大瓶颈是「对于结果的可控性」——“市面上一些AIGC应用的创造很快,但结果却偏向随机,人类要想对它的结果进行干预,就变得非常困难,它会从一个随机结果产生另一个随机结果,你能做的只是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跟掷骰子似的,或许一张图只有一点细节你不满意,但你却没有任何工具去改到满意为止。”
这时候,如何让不可控的AIGC变为可控,就成为业内都在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当然也是群核科技内部的研究重点之一。
而群核科技的研究结果,也直接助推了酷家乐的进化。尽管酷家乐是群核科技的初代产品,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不难发现,它更是一个承载创新的飞轮,不错过任何一波技术浪潮,包括当下的AIGC。
2023年6月,生成式AI应用「酷家乐AI」问世,基于自研AI模型,从拍照生图、换风格生图、定制化风格生图,并结合全屋定制、门窗、家具建材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和企业专属风格定制,让生成式AI赋能新的工作模式。概述而言,它的应用场景大致分为三类:面向「业主」的无限灵感图生成;面向「设计师」精准可控的AI创意设计;面向「品牌门店导购员」的AI换搭选品。
譬如,上传一张图,选择一些特定描述词:大理石、柔和的灯光、懒人沙发、侘寂风、客厅,它就会自动生成装修效果图,你还可以对效果图、以手动擦除的方式、进行局部修改,调整“家具替换、背景替换、背景扩展”。“这个过程好像在玩换装小游戏。”一位体验过的用户说。
「酷家乐AI」背后是群核科技自研的AI模型能力,该模型来自群核科技AIGC实验室,该实验室于今年2月份成立,着力于研究“空间AIGC”的场景应用,实现一种“算法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MaaS)的模式,将算法模型作为一种服务开放出去,让更多人可以基于群核科技提供的框架,只需简单开发,即可获取满足自己个性化场景需求的AI能力。
以酷家乐AI的「智能打光功能」为例。一个小小的AI智能打光功能,背后是一个庞大的“AI自动生成三维光照”项目科研成果。该系统能够从大规模三维场景数据集中,学习到灯光设计的原则,可以根据房间布局、色调和风格,自动生成高质量的灯光设计结果。
▲AI生成与设计师布置的光照对比。来自群核科技KooLab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CAD&CG实验室、光线云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即“AI自动生成三维光照”项目,该成果已被图形学顶级期刊ACM TOG收录,并入选SIGGRAPH 2023。
“要让AI产生一个好看的灯光是容易的,但是要对一个好看的灯光产品进行调整就很难,要控制AI生成出来的灯光,而不是让它完全自由发挥。”黄晓煌指出。
黄晓煌曾经在一次分享中提及,酷家乐活下来,靠的不是酒和故事,而是写代码打下的技术壁垒。显然AIGC的成功应用,又是一项技术壁垒的外在体现。
现如今,群核科技已经把AI渗透到各个产品中,比如把手绘的户型图识别成三维数据、把CAD识别成三维结构、用AI生成室内设计图、海报、PPT等。
“一直以来,AI就是群核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黄晓煌表示,早在创立之初,群核科技就率先把AI应用在渲染率上,渲染一张小图,再通过AI放大。“这一功能现在看已经司空见惯,但我们当初用的时候还是一个冷门技术,所以我们的渲染成本远低于同行。”
黄晓煌随后总结说道,“我们的理念是,把AI融入到产品的方方面面,尽可能让用户在使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这是AI、这不是AI,而是感受到这个系统全方位的很智能。”
正如十多年前,深度学习技术出现,很多人并不看好,但至今它变成计算机视觉的一个核心技术。同理,AIGC出现,有人狂热、有人唱衰,而在黄晓煌看来,技术最终要结合应用,一旦找到了好的应用点,它会更加蓬勃发展。
黄晓煌创立群核科技,已经是12年前的事情了,但如果要为这家公司的成就寻些蛛丝马迹,你会发现其实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创业之前,黄晓煌本科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念计算机图形学,而后考取UIUC(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计算机硕士,拿到了来自NVIDIA提供给UIUC的fellowship(通常指企业为资助学校而颁发给学生的奖学金),他的研究课题正是用GPU做高性能计算,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黄晓煌顺理成章去NVIDIA的硅谷总部工作,主要参与负责CUDA语言开发(NVIDIA CUDA是一种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它通过利用GPU的处理能力,可大幅提升计算性能)。然而在十多年前,通用计算是一个被低估的领域,甚至在公司内部,黄晓煌所在团队也同样不被理解。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季度会上,由于团队的收入总是垫底,引起其他部门当面质疑“公司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投入通用计算,投资回报率很低。”每当此时,黄仁勋总会强调,通用计算是未来,是公司发展的第二曲线。
2022年,群核科技的研发人员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时,偶然看到NVIDIA的展位,便聊了起来,这一聊就一拍即合,最终促成群核科技加入NVIDIA 初创加速计划 (NVIDIA Inception) 。自那以后,群核科技与NVIDIA在NVIDIA Omniverse、渲染等领域都有了深入沟通。
“NVIDIA Inception是一个绝佳的GPU前沿技术交流平台,虽然我的专业是做GPU研究,但创业多年也不是每天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研究上,所以我更认为,公司需要一些科研人员与NVIDIA 这样的平台产生更多交流、学习、互动,对公司保持一个敏锐的研究判断和长期的竞争力是很关键。”
时间调回到当下,从一个技术专家,到一个创业者,身份的转变也让黄晓煌感触颇深,他坦言:“我原来在工作时,其实没有感觉到GPU对于产业有这么大的影响,因为我当时只是聚焦在某一个细分行业研究。创业之后意识到当初的自己too young too naive,GPU的应用场景其实非常多,自己根本做不过来。如果时间能倒流,我其实挺想再回到学校,或者在NVIDIA多干几年再出来。”
他同时指出:“对创业者来说,刚开始就瞄准一个能赚钱的方向,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给自足,是挺关键的,原先那种先疯狂烧钱、再看能不能赚钱的思路,可能行不通了。”
作为一家技术型创业公司,同时也是典型的产品驱动增长型公司,群核科技定位为3D云设计软件平台,目前已运营了五个产品线D云室内设计软件平台)、COOHOM(酷家乐国际版)、模袋云(群核科技2020年收购的一款建筑地产设计资产管理及三维数据可视化平台)、美间(群核科技2021年收购的室内设计师2D设计软件)和酷空间(面向公装、商装领域打造的3D云设计平台),形成了产品矩阵。
看似产品组合越来越丰富,但实际上却是聚焦的表现。黄晓煌告诉科技行者,群核科技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渲染、仿真、AI」三大重点展开,秉承“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的使命,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甚至在群核科技内部,对于新产品的孵化,还长期运行着一套极其严苛的规划过程:
· 第一阶段是“产品立项阶段”。先组5-10人小团队,做出产品Demo,这起码得有10倍的用户体验提升,才是一个合格的值得立项的产品。立项之后,再推到市场去做市场验证,也就是找一些用户或企业主使用,看能否用得起来,如果能够证明产品是有需求的,方向是正确的,公司就会继续投入。
· 第二阶段是上文所述的“商业化验证阶段”。当这些用户用起来之后,得确保产品商业化的钱能够cover获客成本。这是因为,当产品体验达不到一定程度时,获客成本会非常高,且客户付费金额会很小,最终无法规模化,那么产品就无法过这一关。
· 第三阶段是“规模化发展阶段”。团队需要用商业收入去支持研发、商务、市场等费用,确保营收规模达到1000 万-1亿之间。按照过往经验,在这个阶段里,团队可能会接到很多企业项目,看似商务运作得很好,营收也很棒,但最终算上研发成尊龙凯时官方入口本和维护成本,这个项目有可能完全无法持续,实则是定制化项目。所以在第三阶段,主要是让产品尽可能标准化,让它从研发、到产品、到市场、到销售,是能够自循环的一个体系。
这么一套四重奏过来,胎死腹中或最后没成功的产品,比例高达70%-80%。黄晓煌总结说:“整个规划过程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这对于产品负责人的能力和耐力都是考验,如果产品负责人足够有韧性,公司也会长期支持他,但肯定会控制投入成本。idea的成功需要技术、市场、团队、竞争、政策环境等都满足条件,所以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如果产品无法PMF,这件事情可能就结束了。”
诚然,无论是GPU新算力,还是AIGC新模式,都是有改变市场格局的潮流,但是如何能抓住技术红利,最后依然是要靠技术沉淀和产品能力说话,以及在这些之上,或许还有一家公司的使命初心。
2023这一年,黄晓煌已化身“空中飞人”,经常出差去往东京、纽约、曼谷、新加坡等分公司,他坦然说道:“群核科技的海外市场增长很快,之前和海外同事们都是线上交流,现在正好有机会去线下,关注业务的同时跟同事讲讲公司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