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尊龙凯时

400-123-4567

杨燕迪:那些音乐史上最令人伤感的时刻

发布日期:2024-10-14 12:48:25 浏览次数:

  尊龙凯时公司官网听音乐学教授杨燕迪做讲座的机会很多,但看他弹琴的机会却很少。记者采访那天,有幸亲眼见到,《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开篇,信手拈来;钢琴上放着的,是他的最新译著、美国音乐家查尔斯·罗森撰写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下简称《古典风格》)。8月17日,这本书将在上海书展首发。

  酷暑、钢琴、查尔斯·罗森—这一切像极了1990年的夏天。刚刚结束了英国访学回到国内的杨燕迪,在阅读中度过了那个暑假。“每日端坐在钢琴前,一边读书,一边摸弹书中的谱例。没有空调,我‘赤膊上阵’,挥汗如雨,却不觉其苦,反而感到非常愉悦。”

  让他感到愉悦的,正是原版的《古典风格》—迄今为止唯一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音乐类书籍,也是近50年来英语世界影响力最大、引用率最高的音乐论著。全书将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大师作为对象,动用了400余个谱例,用冷静、客观、具体而切实的音乐语言,描述那些稍纵即逝、难以言表的音乐感觉,而这正是大部分乐评人做不到的。作者查尔斯·罗森身兼职业钢琴家和音乐批评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法语文学博士学位,被傅聪比为“音乐界的钱锺书”。

  时隔多年,杨燕迪仍然记得当年的阅读感受:犹如经历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头脑风暴,既让人改变头脑,修正思考和看待音乐的方式,也让人改变耳朵,调整聆听和体察音乐的路数。一场缘分就此种下,杨燕迪开始积极向各出版社推荐,认为应该早日推出该书的中译本,以便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最高水平的音乐批评究竟处于什么状态。“90年代初,我甚至通过熟人介绍自告奋勇写了一封长信给一家著名的音乐出版社,详细介绍《古典风格》的地位、意义和内容,并希望能够将此书纳入出版计划。但是很遗憾,没有下文。”

  好在进入新世纪后,音乐出版事业的局面和状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古典风格》的汉译出版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此时的杨燕迪,深陷公务、教务和其他事务中,该书容量又极为庞大,整个翻译工作耗费了足足8年,有时会完全中断好几个月,好不容易接上趟,又不停地被新的琐事打扰或打断。“但无论如何,翻译《古典风格》本身对我是一次极为愉快的旅程,当我摆脱日常事务而沉浸和游弋在罗森音乐文字的字里行间,并通过他的解读进入并观察那些伟大的音乐杰作的内部肌理时,我体会到了某种因理解而带来的别样幸福和无名的快乐。”

  2012年12月9日,查尔斯·罗森在纽约逝世,享年85岁。那一天,隔着大洋得知这个消息,杨燕迪想起1993年底他赴纽约从事课题研究时,专程登门拜访罗森的情景。两人相谈甚欢,说到兴头上,罗森走到钢琴边,随意弹奏了几段音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老实说,相比于听他弹琴,我更愿意读他的音乐文字。我甚至希望他可以少做一些演奏,多留下一些文字。但是,他没有来得及。”音乐史上多有这样令人伤感的时刻,就像罗森笔下的海顿:“晚年时脑海里充满了各种乐思,但只好眼睁睁看着它们跑掉;他太老了,身体太虚弱,以至于无法走到钢琴边,让这些乐思一一就范并将它们写出。”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